捞王二度冲刺港股IPO:利润连年下滑,募资开店180多家

发布时间:   来源:德林社

文 | 金卫

3月14日,国内知名粤式火锅自营连锁——捞王控股有限公司(简称捞王)向港交所递表,重新申请上市,中金公司和华泰国际为其主承销商。这是继去年9月上市申请失效后,捞王二度冲刺IPO。

捞王是主打猪肚鸡白汤口味的火锅品牌,也是火锅细分赛道粤式火锅的龙头。

目前,港股市场有海底捞、呷哺呷哺,如果上市成功,在港股火锅市场将上演三国杀。

不过,在疫情之下,火锅行业有些失落,无论是海底捞还是呷哺呷哺,都经历了利润下滑、市值缩水、关店潮,捞王这次上市募集资金,其中相当比例用来开店,属于逆势扩张了。

那么,捞王的底气何在?能否上市成功?

资料显示:捞王于2010年在上海创立,以长三角为核心辐射全国市场,如今发展成为粤式火锅老大。

旗下有三大品牌,除了主打家庭、聚餐场景的打边炉捞王锅物料理,还有针对年轻客群的一人食迷你火锅锅季MINI HOTPOT和快餐店捞王心灵肚鸡汤。

其中,捞王锅物料理是其旗舰品牌,在中国内地的30个城市共有146家餐厅,这些餐厅均由集团运营。

为了抢占市场,捞王过去三年分别新开设餐厅19家、38家及26家。

粤式火锅市场虽然庞大但高度分散,2020年总收入为人民币630亿 元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,按收入计,捞王2020年占1.7%的市场份额,而第二名市场参与者占1.1%。

招股书显示,2019年-2021年,捞王的收入分别为10.95亿元、11.25亿元、13.00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7794.9万元、6603.6万元、1312.9万元。

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,捞王对此解释称,主要由于疫情导致纯利减少。

翻台率是餐饮行业考量评估单店盈利能力的一大指标,意为餐桌重复使用率,是餐饮企业景气度的重要指标。

招股书显示:捞王近年来的翻台率呈逐年下降走势,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3.0次/天、2.5次/天和2.3次/天。翻台率呈现逐年下降之势。

除了翻台率,2019年-2021年,其日均销售额分别为3.61万元、3.10万元、2.73万元;各餐厅每日平均服务的顾客数量分别为285人、236人、211人,各类具体运营指标都出现下滑。

像海底捞的翻台率,向来是行业翘楚和标杆,2018年一度达到5次/天。

为应对疫情,捞王自2020年开始售卖捞王猪肚鸡汤、捞王XO酱等即食产品,但零售业务至今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仍很小。

招股书显示,2021年捞王来自餐厅经营的收入占比达到95.5%,来自外卖业务的占比达到3.7%,剩余的0.8%来自零售业务。

火锅行业的衰退

事实上,自疫情以来,火锅行业的日子不好过,整个行业进入了衰退周期。

尤其是2021年,火锅头部品牌纷纷陷入增长失速的窘境,海底捞和呷哺呷哺股价双双腰斩、跌幅惨烈。这背后,主要是火锅企业陷入亏损危机中。

据海底捞近期发布公告称,预期将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38亿元至人民币45亿元。

一直高速扩张的海底捞不得不踩下急刹车,去年底海底捞发布公告,决定在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门店。

3月11日,呷哺呷哺发布盈利预警,公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61.5亿元,同比增长13%,但同时预期2021年将录得净亏损约2.75亿元至2.95亿元之间。

2021年,呷哺呷哺全年关闭了约230家因选址不当、经营不善的餐厅。

在火锅行业大幅萎缩的背景下,捞王仍打算继续拓店。2022年,捞王计划新开44家餐厅、2023年计划新开60家餐厅、2024年计划新开80家餐厅,且计划将新门店主要开设在购物中心。

招股书显示,捞王此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为建设2号中央工厂提供资金,以及用于在全国及全球开设新的餐厅。

捞王称,我们相信通过购物中心拓展业务经营的机会众多,在日后的全国餐厅扩张中复制我们在华东地区的成功经验。

对于冲刺上市的捞王来说,扩张或是业绩成长压力下的必然举措,在火锅行业衰退的大环境下,捞王增收不增利明显,捞王通过加大开店力度,以店养店的模式能否获得市场认可也是未知,继续开店无疑面临更多考验。

捞王在经营风险中也提到,快速持续扩张计划可能会导致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增加。加之国内不断反复的疫情形势,对线下餐饮的影响和挑战是长期的,故而扩张的风险不可谓不大。

前有呷哺呷哺、海底捞扩张后陷入亏损、不得不关店之鉴,捞王上市会重蹈覆辙吗?我们拭目以待。

相关文章Related

返回栏目>>

   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
深度财经网  m.xxznews.com 版权所有

投稿投诉联系邮箱:8 8 6 2 3 9 5@qq.com